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1 學期台北探索成果發表會

113-1 學期台北探索成果發表
編號 學生 指導老師 研究主題 論文摘要
1 教育系_李彣伶 城發系_邱英浩 台北市圖書館之營運使用與周邊環境之關係探討 —— 以大安區和萬華區為例
  • 瞭解更多 →

    本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與萬華區的圖書館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營運使用情況與周邊環境之關係。研究發現,大安區憑藉其高教育水平的居民及完善的教育資源,在圖書館的藏書量、借閱人次等指標上表現出色,展現了其作為台北市文化與教育核心的優勢。然而,萬華區因地價總額、居民家庭可支配所得較低,以及區域人口結構中高齡比例較高,導致其圖書館資源使用率及相關指標相對薄弱。進一步分析指出,圖書館資源的分配與使用受區域社會經濟條件及居民需求的顯著影響。本研究建議針對萬華區進行資源傾斜,例如提升藏書量、增加高齡友善設施,並通過流動圖書車與數位化服務彌補館舍不足。此外,針對大安區可進一步深化與學校及社區的合作,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本研究期望通過針對性政策與服務,實現區域文化與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2 公共系_陳欣妤 城發系_林淑雯 淨零碳排與都市更新 —— 以臺北市為例
  • 瞭解更多 →

    本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與萬華區的圖書館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營運使用情況與周邊環境之關係。研究發現,大安區憑藉其高教育水平的居民及完善的教育資源,在圖書館的藏書量、借閱人次等指標上表現出色,展現了其作為台北市文化與教育核心的優勢。然而,萬華區因地價總額、居民家庭可支配所得較低,以及區域人口結構中高齡比例較高,導致其圖書館資源使用率及相關指標相對薄弱。進一步分析指出,圖書館資源的分配與使用受區域社會經濟條件及居民需求的顯著影響。本研究建議針對萬華區進行資源傾斜,例如提升藏書量、增加高齡友善設施,並通過流動圖書車與數位化服務彌補館舍不足。此外,針對大安區可進一步深化與學校及社區的合作,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本研究期望通過針對性政策與服務,實現區域文化與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3 史地系_秦于涵 視藝系_李佳穎 探討城市吉祥物行銷策略之成效 —— 以臺北市吉祥物熊讚為例
  • 瞭解更多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吉祥物熊讚在城市行銷策略中的角色與影響力,並分析對增強市民情感連結與提升觀光吸引力的具體成效。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透過分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的施政計畫、熊讚的活動紀錄以及民眾對熊讚的認知與態度,深入了解熊讚的品牌形象、行銷策略以及其在促進臺北市觀光發展方面的成效。研究結果顯示,熊讚雖然具備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親和力,但其在地認同感不足。臺北市居民對熊讚的品牌形象接受度較低,顯示熊讚尚未成功建立在地認同感與情感連結。非臺北市居民則對熊讚的品牌形象較為正面,顯示熊讚在吸引外來觀光客方面可能較具優勢。

4 都經系_簡廷宇 公共系_余孟哲 輕推城市環境治理:臺北與東京街道菸蒂管制之比較
  • 瞭解更多 →

    本研究聚焦於菸蒂污染治理,運用比較研究法與最大相似法,剖析臺北市與東京都政策設計與執行方式上的差異。研究以推力理論為框架,對兩地法規、吸菸區與禁菸區設置、菸蒂桶及執法機制進行兩地系統比較。結果顯示,兩地政策框架高度相似,但東京都運用推力設計成功引導市民將合規行為內化為習慣,在提升公共空間整潔度方面表現突出;反之,臺北市過度依賴硬性規範,缺乏行為誘導與文化塑造,導致成效不彰。本研究建議臺北市採納推力理念,優化菸蒂桶設計,深化行為引導機制,並建立與推廣臺北版「吸菸禮儀」,以改變行為模式並促進治理成效。由於研究僅聚焦於兩地比較,未涵蓋其他城市經驗,建議未來擴展研究範疇以檢驗結論的普適性。

5 衛福系_蘇瑋唯 衛福系_王實之 健康老齡化視角下的跨世代互助行為探討:以台北市玉成里社區為例
  • 瞭解更多 →

    本研究聚焦於臺北市南港區玉成里社區裡的的跨世代互助行為,旨在揭示該行為對社區整體健康及互動的影響,並探討其在其他社群的推廣潛力。透過對社群內長者及裡長的深度訪談,以及收集相關新聞影片資料,研究結果表明,跨世代互助行為不僅促進了社區成員之間的信任與友誼,還增強了社會整合感。 訪談顯示,社區內的互助活動,如烹飪、舞蹈、VR 等課程、活動,均能有效促進各年齡層之間的交流。研究中,參與者分享了他們在「青銀幼」活動中,如Just Dance 比賽的體驗。長者提到,與年輕人共同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僅讓他們覺得自己仍具活力,也鼓舞了老年人與年輕世代之間的互動。透過這些活動,長者們不僅學習到新的舞蹈技巧,也在互動中感受到社會支援與連結。里長則強調,這類活動對年輕人來說亦是學習的良機,增進了對老年世代經驗的認識,並刪除了代際間的隔閡。研究結果強調,跨世代的互助行為能有效促進代際間的理解與尊重,有助於打破傳統上對老年人的歧視和隔閡,從而提升整體社區的和諧氛圍。本研究建議,其他社區亦可考慮實施類似的活動,透過建立良好的代際關係,來推動社會的全人發展和互助精神。

6 城發系_洪名佑 城發系_陳姿伶 應用GIS探討不同社會經濟族群的空間不平等 —— 以公園用地為例
  • 瞭解更多 →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園綠地配置的公平性,特別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是否能平等享有綠地資源。透過分析社會經濟環境與公園綠地面積之間的關係,以揭示公園分配的不平等現象,並進一步探討造成不平等的深層原因。 研究採用OLS最小平方法和地理加權迴歸(GWR)兩種方法,以社會脆弱度作為主要自變數,公園綠地面積作為應變數。透過分析,可辨識出哪些社會經濟特徵的族群最易受到公園綠地分配不均的影響,並揭示不同地區的空間異質性。研究結果有助於城市規劃者制定更公平的綠地配置政策,以促進環境正義,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7 都經系_何彥璇 都經系_孫立群 臺北市永續政策下的公私部門行動以國泰世華銀行為例
  • 瞭解更多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金融業於永續發展趨勢中的角色與影響,並聚焦於企業及政府在永續行動中的策略與挑戰。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案例研究法,以國泰世華銀行為代表進行實證分析,結合臺北市產業結構與政策背景,探索永續發展議題之應用。研究結果顯示,臺北市公部門自 2005 年起積極推動 SDGs 相關政策,包括簽署「綠色都市宣言」與落實《淨零排放管理條例》。私部門如國泰世華則透過採用 ESG 、 TCFD 等框架,強化其在永續金融、責任投資及創新金融產品的競等框架,強化其在永續金融、責任投資及創新金融產品的競爭力。此外,全球趨勢轉向 TCFD 與 TNFD 等新框架,亦對臺北市企業的永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研究亦指出,臺北市在推動政策與企業落實行動間仍存在資源分配不均及政策執行效率的限制。建議未來應強化公私協作,提供更多技術與資金支持,並優化法規環境,以確保永續發展策略的落實。

8 衛福系_陳岱恩 通識中心_劉育芸 商圈活化經營之關鍵因素 —— 以心中山公園為例
  • 瞭解更多 →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商圈歷經了繁榮與凋零,轉型成為商圈復甦之關鍵,新型態商圈的發展也成為政府關注之焦點,透過政府與地方產業結合,融入多元、復古與創新元素,結合在地特色為商圈帶來新氣象。本研究使用重要度表現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評估遊客、居民與商家對於中山商圈各經營指標之重要度及滿意度,進而找出商圈經營之關鍵因素,經研究發現整體受測者認為交通具可及行及便利性是此商圈之關鍵且高度滿意之要素,對遊客而言,商圈整體服務良好為重要指標;商家則認為具有商圈與店家須有特色具必要性;而居民則重視商圈定期舉辦在地性活動;維商圈於環境整潔方面與店家販賣的餐飲具吸引力此兩指標,商家認為尚有進步空間,可作為未來中山商圈優化之目標。